活躍的新生代
最近是學校的考季,期末、畢業、入學等等一件接著一件,尤其是碩博士的學位考試,更是台灣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。許多老師忙著設法幫學生找出研究的貢獻,以整理成亮眼的畢業論文。加上學期轉換原有的聘任、規劃、課程、活動等等,連最常喜歡說: 「忙碌的人,時間最多」的我,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了!
不過,再忙也得讓自己的生活有點意義,也有些樂趣。最近有個活動,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。這是由學生社團主辦,學校、校友及業界共同協辦的"不一樣的心、不一樣的思考、不一樣的未來”論壇,光看題目就非常不一樣。聽過台大不一樣思考社之名的朋友,大概猜出來這是他們辦的活動。沒錯,在他們熱情邀請下,李長榮集團董事長李謀偉先生親自到場,談創新---台灣前進的新動能,將他多年來運用右腦的思考法,帶動整個集團動起來的經驗無私地分享。他並請來復旦大學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」工業設計系張紀屏教授演講,Beyond Design Thinking (超越設計思維)。張教授出身台灣,她除了分享設計師思維並帶來許多世界著名設計觀念外,全場花很多時間說明 Design for Majority 的概念。這是最早由美國設計理論家 Victor Papanek 所提倡,至今更蓬勃發展成為 “ Design for the other 90%”、"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"的活動,提醒大家注意真實世界上有九成以上貧窮的人類社會,是可以靠創新設計來改變他們的生活。這個活動似乎尚未引起台灣社會太多重視與討論,將來也許可以找時間好好來響應。
學生活動的主角是最後登場的Pebbo 戴志軒創意總監,他看起來真像我們大一的學生,是一位很典型的七年級生,但過的卻是不典型的生活。從不一樣的思考,到不一樣的創業。”Pebbo”的公司名稱,顧名思義就是很有噱頭,也聽起來很有幾把刷子的樣子。他們不是典型的顧問公司,雖然做的很像是一般顧問公司所做的事。Pebbo 的做法幾乎就是不一樣思考社在學校做的、學的,志軒在他很不一樣的簡報中說,他們會要求將 Pebbo的團隊融入客戶的組織中,大家共同結合成一個專案小組,不是以產品開發為目標,而是共同來完成一個公司創新服務,在過程中讓客戶真正瞭解到以人為本的精神,改變企業團隊的環境氣氛與思維模式。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,但他們是真正的公司,有業績、有客戶,更重要有熱情和抱負。我看到我在創創的學生也已在Pebbo中擔任要職,感到非常高興,我們教導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走出新的一條路。
我前兩天在參加台大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十周年慶活動中,又看到幾位台大資工畢業的碩博士,在講台上侃侃而談他的創業過程及經歷,閃耀的眼神透露出對未來世界的信心。這些新生代真是非常令人期待,他們也許還稱不上成功,但從他們的行動中看到無限的希望。馬雲來台灣時曾說: 「台灣沒希望了,因為都是七十八十歲的人在談創新」。這些年輕人用行動反駁這句話!
我深深覺得年輕朋友真的要善用自己身強力壯、學習力好、反應快速的時刻,挑戰人生高遠的目標。訂一個幾乎不可能,但卻是自己神往的目標,好好挑戰它! 畢竟,沒有勇敢挑戰,怎麼會知道自己極限在哪裡?! 沒有努力刺激,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?! 不要老大徒傷悲,到時候才後悔自己留下一堆潛力的鬼魂,枉費天賦的許多好本領。有舞台就勇敢上場,沒有舞台,就自己來搭!